回到主页

Steve McCurry造假?活该,摄影本就该被踢出艺术的大门!

先说说事件本身。4月29日,马格南图片社成员Steve McCurry在意大利展出的作品被曝出进行了修改。NPPA(<美国>全国新闻摄影师协会)直接宣称将对他40年的职业生涯重新审视。  

McCurry 说: “摄影是我的艺术……我近期的作品是更加私人的,不应被理解到新闻摄影的范畴中去,况且我本人对此事并不知情,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。”

于是网友翻出了他其他修改过的作品,以证明…… 

但是,改,又怎么样?把他修改的照片和原片进行对比,好像在玩“大家来找茬”。可是,改动的不过是细枝末节,照片本身想传递的仍在那里。有时候,对照片的增减、重组可能会更贴近所谓的“真实”,至少能够表达拍摄者的态度。 

想看绝对真的,又想看特别好的,自己去啊!没长腿没长眼啊?

但是,不改,又怎么样?不改就是真的吗?这话和宣称“原片直出”的人一样可笑。人们知道“画”的饼不能充饥,也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却不知道照片只是在摄影师的选择下表现的“现实”的一个侧面。

说回到Steve McCurry,即便他恪守“职业道德”,张张“原片直出”,就一定是真实的吗?纵观McCurry的作品,他完美的用相机描绘了一个西方人刻板印象中存在的其它民族。中东是混乱、悲惨的;亚洲是荒蛮、落后的。他不过是在用摄影为看客提供应证的素材,“看吧,我说的没错吧!” 

所以,摄影应该被踢出艺术的大门!

需要澄清的,这是偏颇的,所指并非一切以摄影为手法的创作,而是特指纪实摄影。为什么特指纪实?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,摄影常被纪实以偏概全。从外部来讲,人们对纪实趋之若鹜,荷赛、普利策等新闻摄影奖项被大肆宣传,仿佛是至高无上的荣誉(特别当中国摄影师获奖之时);从内部来说,大量追随者沉浸在纪实摄影推崇的美学中:精准的时刻、完美的构图、饱满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;他们认为,这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。 

于是,纪实摄影膨胀了,面向商业摄影和糖水片等大敌,认为自己才是艺术摄影的正统(可怜人,买二斤摄影史去翻翻)。除了排挤其他艺术处理手法,膨胀的后果也显现在其自身。处庙堂之高,自然要确立门楣,有了各种各样的规矩,其中最不可理喻的一条便是这个不可修改。

“规矩”,也就是纪实摄影应该被艺术除名的第一条理由。艺术是人类精神自由的阵地之一,这个领域里,创作者怎么想、怎么做,随便你来,没有对错高下之分。有的只是观者个人的接受与否。有了规矩,创作者就不得不去考虑,削足适履。

再者,纪实摄影从根本上就难以被称为艺术,而只是“大自然”的搬运工。他们乐于去呈现“现实”世界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,而且乐此不疲。从功能上说,这是人家绘画雕塑玩儿剩下的;在各个当代艺术门类愈发走向更深的精神层面的时候,摄影仍停留在过个眼瘾。

都说梵高教会了人们如何去看星空、看向日葵。问题:纪实摄影有没有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现实?人们在看照片的时候,无论多么赞叹,内心里总会有个声音,如果我在那里,我也可以;如果……

如果每个人都有可能去实现,纪实摄影拼的不过是腿脚、机器和技术;创作者的个人特性在哪里?在40年前,这也许是优势:在看不到世界的时候,一个人跑到另一个地方,拍些你很难看到的场面。但只是很难,并不是不可能。在今天,数码相机和网络普及的时候,这样的先天优势就荡然无存。 

所以收起“时代”“独特”之流的滑稽论调,不要再站在摄影的井底自欺欺人。直接从艺术本身出发去吸纳摄影,可能是更可取之道。

让我们一起为摄影送葬吧!

在此处添加文本段落